正在獲取登陸狀態...
登錄之後方可進行上傳Replay分享
《星海爭霸》12週年 你所不知道的SC
發布時間: 2010年12月06日 11:27:55    發表評論: 

轉眼《星海爭霸》誕生已經12週年了,在這12年中,我們有太多美好的回憶,也有太多難忘的故事。謹以此文,來紀念那些征途星海的光輝歲月!

如今說起《星海爭霸》(Starcraft)相信沒有人會對之感到陌生吧。該遊戲由世界頂尖的遊戲公司美國Blizzard暴雪於1998年三月推出,在上市後短短數周內銷量即過百萬,在輕鬆為暴雪公司創造了又一個的白金銷量紀錄、延續了公司秉承的「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神話之餘,本身更憑著極佳的平衡性和遊戲性迅速風靡世界,征服了全球玩家,成為了無數玩家聯機對戰的首選,WCG等電子競技比賽的常設項目之一,歷經十年而光輝不散,至今仍興盛不衰,堪稱即時戰略遊戲裡的巔峰之作!以至於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不僅僅是一部遊戲了:當年它給遊戲界帶來的轟動效應及其由此產生的多層次的價值作用使它甚至成為了一個時代文化的象徵,一段有關青春與夢想的溫馨回憶。

  關於《星海爭霸》的問世對於整個即時戰略遊戲界的影響及意義我想毋需多言,現在網上不知有多少這方面的討論文章了。其實,《星海爭霸》在將即時戰略遊戲的競技性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的同時,在遊戲的藝術性方面它也表現得極為出眾,比如它那波瀾壯闊、如史詩一般宏偉的劇情,華美精緻的遊戲音樂,媲美電影的過場動畫。但這一切這還只是表面,這部遊戲的深度還遠不如此,圍繞著它台前幕後地細細品味體察一番,你會發現它內涵之豐富,包羅萬象,堪比一部優秀的文藝巨著!只可惜,在這個第九藝術尚未為社會所認可的今天,很少有人肯從單純的研究遊戲戰術技巧中空出一些精力來仔細研究、發掘一下它的細節,以至於光陰悠悠十數載過矣,關於這部遊戲的談資還僅限於遊戲的競技對戰方面,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現在,就著「星海Ⅱ」(Starcraft II,後文簡稱「星海Ⅱ」)磨刀霍霍蓄勢待發之勢,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從頭到尾地把這部相伴了我們十年之久的即時戰略大作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細節大曝光之開發與製作篇

                           

  ★《星海爭霸》的製作幾乎是與暴雪的另一款大作《暗黑破壞神》(Diablo)同時開始的。1995年,暴雪決定開發他們的下一款即時戰略遊戲,並計劃超越《魔獸爭霸Ⅱ》(Warcraft II,後文簡稱「魔獸Ⅱ」)。暴雪的資深遊戲設計師Bob Fitch,原本是被指派製作一款叫做《破碎的國家》(Shattered Nations)——一款關於核戰之後未來地球上不同國家之間的戰爭的策略遊戲,但很快隨著該作的被取消開發,取而代之他開始負責一個新策劃案。這個策劃案的名字嗎,就是《星海爭霸》。

  ★《星海爭霸》的最早版本Pre-Alpha版用的是「魔獸Ⅱ」的引擎,但它同後者相比最大的獨特之處在於遊戲包括3個完全不同的種族,而不是當時即時戰略遊戲流行的兩個構成類似的陣營設定,加上之前「魔獸Ⅱ」在全球為暴雪打下的金字招牌,有關遊戲製作的消息外放後,還是引起了不少玩家的關注。由於是Pre-Alpha版,它和我們現在玩的正式版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差別不僅僅體現在遊戲的畫面上,比如,最初的遊戲設計是沒有氣礦(Gas)設計的,遊戲裡唯一的資源就是水晶,而且從圖中你還可以發現,蟲族的領主能用綠色攻擊的酸液攻擊,傷害是4;蟲族的工蠍可以飛到漂浮的小行星上採礦……

  ★於是,順理成章的,《星海爭霸Pre-Alpha》連同當時暴雪正在製作的遊戲也就是前面說到的《暗黑破壞神》參加了1996年的E3大展。事實上,在當時會展上暴雪所使用的六套展示系統中,有三套用來展示《暗黑破壞神》,另外三套展示的,就是《星海爭霸Pre-Alpha》,當時主創人員Bill Roper(2003年時任暴雪副總裁的他離職)給予了之很高的期望——「每個人都想製作的科幻遊戲」。

  ★結果卻讓暴雪的相關製作人員很失望,與《暗黑破壞神》在展會上收穫的巨大反響相比,《星海爭霸Pre-Alpha》從玩家那收到的反饋卻平平,不少對暴雪失望的玩家及媒體更是批評它為「《魔獸爭霸》太空版(Warcraft in space)」。初戰受挫的暴雪的開發人員於是毫不猶豫的將已開發到一半的遊戲推翻重做,但那時他們還未下決心使用革新的技術如新的引擎,而是針對遊戲的畫面和程序設計上做了大幅修改:「讓我們改進一下,更新遊戲引擎,讓我們做得比人們看到的更好。我們不是在做太空中的獸族(Orcs in space)」。

  ★新的「星海Alpha版」於1997年初基本成型,此時遊戲的視角改成了45度的立體斜向而非「魔獸Ⅱ」的平面俯視視角,遊戲的界面佈局則同現在的版本相似,已經已經找不到「魔獸Ⅱ」的影子了。暴雪還作了大量的平衡性工作。正式版遊戲的兵種單位此時大都成型,航母造型和現在差不多,人族的機甲巨人和現在的很不同,它擁有三種武器,多出來的火焰噴射器似乎是用來近戰對付地面單位的。並且,在遊戲裡,一架運輸機共可以裝載8台機甲巨人!龍騎士在這個版本裡被叫做Templar。幻影飛機那時被叫做Phoenix,觀察者那時被叫做Witness,金甲蟲那時被叫做Trilobyte。此時《星海爭霸Alpha》裡的人族副官形象並不是被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女性形象機器人副官,而是一個光頭獨眼……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海爭霸》Pre Alpha的Artwork圖,最早的Raynor和Kerrigan,以及一些種族對抗的概念圖你還可以看到Metzen的簽名

  ★但很快,遊戲又有了大的改變。製作人員發現「魔獸Ⅱ」的引擎並不能滿足需要,因為用它難以製造出各種設計師所預想的遊戲效果,比如鑽地,隱身,也無法表現複雜的空戰效果。這時,項目的領導者Bob Fitch對外宣佈說:「I've had enough. We can't do what you (the designers) want to do with the game engine the way it is. Give me two months. At the end of that time, we will be able to do everything you are thinking of and ten times more(我已經盡力了,但是在現在這個遊戲引擎之下我們能做的事情無法達到設計者們的要求。給我兩個月吧,我會讓你們滿意十倍的).」

  ★在1997年4月,Bob Fitch在兩個月內重新設計了遊戲引擎,實現了許多原先設計師所期望的特效。這樣,「星海」完成了第二次主要改進,版本也正式升級到了Early Beta版。此時,大部分部隊都和現在的版本接近,但建築仍有很大不同。很多單位的名字隨著版本而不停改變,槍兵被叫做Marauder,值得注意的是,它和Phoenix這兩個名字都重現在了「星海Ⅱ」裡面。不僅如此,設計師還通過3D Studio Max軟件來輔助設計的人物形象和背景圖像使遊戲品質大幅提升。另外,暴雪還特意僱請了專業配音演員來為遊戲裡的人物配音(暴雪的公司人員也參與了配音)。更重要的是,從這時起,《星海爭霸》的製作組已決心製作一款劃時代的、裡面三個陣營都具有截然不同特性的即時戰略遊戲了。這個版本裡的一些特色包括:人族的幽靈戰機得到了正名,人族運輸機可以投擲炸彈,蟲族的建築都是沒有菌毯(Creep)地基的;大和戰艦造型短而粗;人族的科技球是路行單位,還有兩條蹩腳的機器腿,神族的戰鬥機有著很酷的尾煙,人族的建築物還包括諸如軍火庫(Weapon Plant)和發電廠(Power Station)等一些正式版所沒有的東西。

  ★在8個月的封閉式開發後,在1997年末《星海爭霸》基本定型了,而萬眾翹首期待的Beta測試也終於全面開始。此時的Beta版和最終版本非常接近,主要的變化是遊戲升級了引擎,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單位。合暴雪的一貫作風,遊戲初期的測試是半封閉的限量CD-key測試。該階段遊戲修改非常頻繁,暴雪根據那些幸運的玩家們每日的反饋來幾乎隨時在修正遊戲的相關資料如單位屬性值。隨著Beta版一同半封閉開放的還有Beta階段的BN戰網,此時的遊戲的多人對戰已經有了語音功能,還帶有一個「旁觀者」模式——進入此模式的玩家可以不參戰觀摩別人的對戰。

  ★但在官方的測試開始僅一個月後,《星海爭霸 Beta》就洩漏了,甚至還有人開了私人的測試服務器。事情是這樣的:1998年初,一個叫l2k-Spec-Ops_X的人在SCLegacy上面發佈了如何架設「星海爭霸」私人測試服務器的方法,而兩名ID分別為8882和Tec27的人拿出了他們偷偷做的「星海爭霸」測試CD的拷貝。於是l2k-Spec-Ops_X拿出了自製的軟件SC Beta Gate,另外兩個人開始散發CD拷貝,一場在暴雪公司眼皮底下展開的測試開始了。即使是現在,如果你手中有當年的Beta版光盤或鏡像還有SC Beta Gate的安裝程式的話,你還能時空倒流體會一番正式版所沒有的樂趣,不過依筆者個人的測試,暴雪官方還有幾個民間網似乎都停服了……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海爭霸》Beta版距離最終版本已經很接近了,但其中仍有許多細節最後被調整修改掉了。比如圖中,人族的機槍兵,這時還叫Space Marine,也是爭議的開始,注意他多出來的一個技能圖標,還有你可以看到圖片右上角噴火兵在焚燒樹木,這是否意味著在早期遊戲裡你可以改變遊戲地形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遊戲開發進入關鍵階段時,關卡設計師Jeff Strain(也是後來的原《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項目領導人)恰逢自己的妻子Annie Strain臨產。他一接到妻子的電話,就立即去公司計算機部借了一台筆記本電腦,然後飛車趕往家中,守在妻子的產床前完成了相關項目的全部編程工作。而當妻子產後從麻醉中清醒過來後,大聲責問他:「為什麼連我們的女兒出生時,你還在為你那個該死的遊戲工作?」對此 Strain的回答是:「這可不是該死的遊戲,這是《星海爭霸》!」有趣的是,Jeff Strain之所以加盟暴雪也有他妻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內,Jeff Strain在於1995年正式加入暴雪前他任職惠普,但是因為玩《魔獸爭霸》玩得太過火,他妻子對他說:「除非你能夠靠這個遊戲討生活,否則不准你再玩了」,當時他以為妻子是認真的,所以就立刻投履歷給Blizzard。雖然2000年,Jeff Strain和公司的原研究開發部的副總裁Patrick Wyatt(同時也是Jeff Strain的第一個主管)和另外的一個同事Mike O'Brien脫離暴雪,成立了自己的公司AeraNet(公司代表作《激戰》(Guild Wars))但這種敬業精神無疑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致敬,終於知道名作都是怎麼煉出來的了。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可敬的遊戲開發員Jeff Strain

  ★儘管如此,由於遊戲經歷了一番生死徘徊,加之製作理念又太過超前,所以遊戲的開發進展一直很慢。終於,這引起了一夥自稱為「Operation:Can't Wait Any Longer(行動:不能再等待)」 的狂熱暴雪粉絲的不滿,他們撰寫了一系列科幻小說,而在1997年的十二月甚至還嘗試通過滲透進暴雪公司位於南加州Irvine市的公司總部來獲得遊戲的Beta測試版,當然他們最終失望了。但為了感謝他們對公司的熱情與支持,暴雪公司就通過在遊戲裡加入一個可讓玩家生產加速的秘籍:Operation cwal予以感謝他們的支持(暴雪還一併在遊戲的開發人員名錄中表示了對他們的感謝)……

  ★在暴雪進行完所有的Beta測試工作發行遊戲的正式版之前,暴雪還放出了一個共享版本的遊戲試玩DEMO,包含了一小套單人任務,取名為《隱現》(Loomings)。任務由一個教學關和三個任務關組成,故事講述了剛剛遭受蟲族入侵的聯邦殖民地Mara Sara上的聯邦軍隊同蟲族還有「柯哈之子」的衝突,交代了《星海爭霸》故事發生的前傳。

  ★最終,《星海爭霸》於1998年3月31日正式發行,Mac OS版本亦在次年3月發行,遊戲正式發售的消息傳來,光是網上的預定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套。

  ★由於《星海爭霸》的巨大成功,可以說是開創了即時戰略遊戲的新時代,許多遊戲公司都渴望分一杯羹。在這種情況下,暴雪公司先後以出售開發權的方式授權兩家同行公司Aztech New Media和Stardock公司為遊戲開發了兩部資料篇。前者的作品是《起義》(Insurrection),於1998年的七月底正式發售,後者則開發了《神跡爭霸戰》(Retribution),由WizardWorks Software負責於1998年發行,但由於暴雪官方的態度和條款限制這兩款作品的開發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尤其是Wizardworks開發的《神跡爭霸戰》,由於後者無權使用AI及平衡性代碼,使得製作公司無法給本作帶來任何新的、實質性的內容,Wizardworks甚至一度不得不宣佈本作被取消。這兩部作品總的來說新意寥寥,劇情設計方面也差強人意(說穿了就是幾張要付費的「use the map setting」地圖而已),特別是《神跡爭霸戰》,雖然它對單人劇情的英雄進行了大幅強化,英雄的戰鬥力是普通兵種數倍,但遊戲的難度仍極高,你可能還未站穩腳跟敵人就已經連續數波大軍入侵了。並且,這兩部作品均需要《星海爭霸》原版1.02版以上版本才能啟動運行。結果就如同我們所知的那樣,在《母巢之戰》推出後,它們被徹底遺忘……

  ★不僅如此,還有公司想不經購買授權就打起了《星海爭霸》資料片的主意,比如Microstar Software公司,該公司開發並於1998年五月發行了其的「星海爭霸」資料片《恆星之力》(Stellar Forces)。結果暴雪以此將該公司告上法庭,起訴理由是在未經暴雪官方授權的前提下擅自使用《星海爭霸》的關卡編輯器製作成品遊戲並以「星海爭霸」的名義進行商業售賣。結果在同年的十一月,暴雪勝訴,Microstar Software公司被判向暴雪賠償數額不明的賠償金,並主動銷毀所有的《恆星之力》庫存。(不過,仍有相當一部分的遊戲拷貝仍在流通中,AMAZON上就有)而在十一月底,暴雪正式推出官方資料篇《母巢之戰》並大獲成功。

  ★1999年,任天堂64版本的《星海爭霸64》開始由Mass Media開發,並於2000年由任天堂發行。這並非暴雪第一次嘗試在家用機上面製作即時戰略遊戲,「魔獸Ⅱ」就推出過PS和SS家用機版本,並且反響還不算壞。《星海爭霸64》重新設計了操作界面,還提供了兩個玩家控制一個種族的模式。但是,《星海爭霸64》不具備多人遊戲的能力,沒有任務中的語音對話,過場影片也被縮短。由於操作方式的不便,這款遊戲的好評度並不算太高。但是《星海爭霸64》在原作基礎上另增加了兩個教學關,和一個新的獨有隱藏任務「Resurrection IV」,而引發了玩家的不小關注。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在「星海」成功的光環之下,一些經授權和仿冒的產品如雨後春筍,但這樣的做法似乎總會影響到系列的品質,最終暴雪還是選擇自行開發資料篇的方式來維護他們的粉絲

  ★早在1999年,暴雪公司就計劃推出一款《星海爭霸冒險篇》(StarCraft Adventures)。該遊戲同當年的那個被廢的《魔獸爭霸冒險篇:魔族王子》一樣,玩家將以動作冒險的方式在RTS版遊戲構築的世界裡互動、冒險,甚至,連遊戲的部分源代碼都是從前作「移植」過來的。但可惜,該作同樣胎死腹中。

  ★2001年,暴雪公司對外宣佈開始了《星海爭霸:幽靈》(Starcraft:Ghost)的開發。同時與暴雪協作此項目的還有Nihilistic Software和Swingin' Ape Studios。遊戲中玩家扮演一名人族的女幽靈特工Nova,在《母巢之戰》之後2年的遊戲世界裡執行任務,而遊戲裡的一系列設定、技能都同RTS原作一模一樣!遊戲將在遊戲機平台PS2、XBOX360還有NGC平台上發行,但由於種種原因遊戲至今仍未上市。巧的是,WESTWOOD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一款名為《命令與征服:變節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的射擊遊戲,玩家扮演在「命令與征服」系列裡著名的人物Havoc,同樣以第三人稱的方式縱橫原RTS版的戰場……不過,在暴雪後來對「星海Ⅱ」的地圖編輯器的功能展示中,官方就演示了一個用該地圖編輯器做的以Nova為主角的第三人稱動作射擊遊戲。並且,暴雪表示Nova將會在「星海Ⅱ」中出場。隨著暴雪與製作動作射擊遊戲擅長的著名遊戲廠商Activision合併,《星海爭霸:幽靈》重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在所有擱淺的作品中,最令人感覺遺憾的必定要數《星海爭霸:幽靈》。儘管特工Nova從未在任何一款正式的產品中出過場,但這位女主角的人氣已堪比勞拉之類的明星

                         

       二、 細節大曝光之創意與靈感篇:

                     

       ★《星海爭霸》裡的人族的英文原文為Terran,意為地球人。實際上,在遊戲的前傳故事裡,Terran人的祖先是被未來地球獨裁政府所放逐的刑事罪犯,他們被迫搭乘四艘巨大的殖民太空船開始了孤苦的星海殖民生涯,這一點與現實中的澳洲文明起源很像(澳大利亞被英國探險家發現後,最早是被殖民政府作監獄關押犯人用,囚犯於是就成了當地最早的居民)。另外,人族的起源設定可能還參考了美洲的早期殖民開發史--著名的「五月花號」事件。在整個遊戲系列中,唯一來自地球的人類是Gerard Dugalle將軍以及他所帶領的UED(United Earth Directorate,聯合地球軍)艦隊,最後全部被刀鋒皇后Kerrigan的蟲族軍團所消滅。

  ★在設計人族時遊戲製作人員參照了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海因萊因1959年出版的小說《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該小說是海因萊因最流行的作品之一,講述的是未來因星海殖民的需要由身著動力盔甲的人類士兵(知道人族機槍兵的原型了吧:)配合太空殖民艦隊剿滅攔路的外星蟲族的故事。這部作品因流露出了作者對天賦人權的質疑和一個只有被訓練成一名軍人才能成為「公民」的「理想社會」觀,故本書一出版便引起軒然大波,一些評論者認為,這簡直是對民主政治的放肆挑戰。海因萊因因此戴上了「法西斯主義」的帽子,這本書雖然招來了很多批評,但它最終還是獲得了1960年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海因萊因1959年出版的小說《星船傘兵》為N多科幻背景的遊戲奠基

  ★有玩家認為遊戲中的人族機槍兵有借鑒了由Games Workshop發行的「戰錘40000」(Warhammer40000)系列中帝國星海陸戰隊(Space Marine)的模型(理由是兩者的招牌動力裝甲造型極為相似,還有從「星海爭霸」內測流露的截圖和資料顯示機槍兵曾經就叫做Space Marine)。其實原因很簡單,「戰錘40000」和「星海爭霸」都受到了海因萊因的小說《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啟迪,並且後者也非原創,「戰錘40000」裡的星海陸戰隊的一些戰術如軌道空降突擊等靈感直接來自原小說《星船傘兵》,其的一些設定要素,比如說爆彈槍(Boltergun)或無畏(Dreadnaught)則出自一個由Tabletop Games公司制做的叫《Laserburn》的遊戲。真相是,遊戲中的人族機槍兵真正意義上是引用了1986年的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異形2》(Alien 2)裡的殖民地星海陸戰隊(The Colonial Space Marines)的設定及命名,這從遊戲中機槍兵的俏皮話「How do I get out of this chickenshit outfit(我怎樣才能從這個該死的盔甲中出來)?!」,後者原為電影《異形2》中陸戰隊員Hudson的台詞。另外,《星海爭霸》裡槍兵的盔甲的學名是叫動力作戰服(CMC Powered Combat Suit)而不是星海陸戰隊的Power Aromr。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詹姆斯·卡梅隆打造了經典殖民地星海陸戰隊,圖為Hot Toys品牌陸戰隊員玩具

  ★據Chris Metzen表示,《星海爭霸》中人族英雄Jim Raynor的創作靈感源於電影《The Rush》中的同名秘密緝毒警察角色,這與遊戲中他的殖民地民兵隊長形象及警長口腔配音相符合。Chris Metzen還表示,電影《The Rush》中由Jason Patric扮演角色Jim Raynor是他個人非常喜愛的角色。《The Rush》,電影於1991年推出,該片獲1992年的金球獎之「最佳原創歌曲」獎,電影主題曲亦獲得次年的格萊美獎。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影片《The Rush》的DVD版封面

  ★ 神族的英文原文為Protoss。在希臘語中Protos是「第一」的意思,因為在遊戲劇情中Protoss是Xel'Naga人第一個比較成功的作品。

  ★ 很多玩家可能對其中神族單位的那些奇幻色彩濃厚的命名感到好奇,事實是,《星海爭霸》的腳本策劃Chris Metzen本人是一名狂熱的「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愛好者,所以,諸如斥候、聖堂等奇幻稱謂都出現在了這款科幻遊戲中,神族的社會構成也因此被定型成為中世紀王朝制,並且還帶有極濃的宗教政權主義色彩,像遊戲中Protoss的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樞機議會的元老及執法官的手中。

  ★由於Chris Metzen本人還是個「星球大戰」迷,所以,神族的設計還可以明顯看出有盧卡斯的「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的影子,一個極典型的例子就是裡面狂熱者和暗黑聖堂的激光劍(在過場動畫裡當英雄狂熱者Fenix激活光劍時還伴隨有「嗡嗡」聲,和電影「星球大戰」裡傑迪武士的光劍啟動時一模一樣),而光明聖堂的毀滅閃電攻擊很顯然有西斯武士的原力風暴的影子。另外,一般認為遊戲中神族與蟲族為死敵的設計參考了在80年代的漫畫《異形大戰鐵血戰士》(Aliens vs Predator),作品中鐵血戰士與異形成為對手。而神族的黑暗聖堂的腕刀還有隱身很明顯是參照了好萊塢著名科幻怪物鐵血戰士。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鐵血戰士的腕刀給了黑暗聖堂的設計諸多啟發

★《星海爭霸》裡蟲族的英文原文為Zerg,這是一個設計人員所杜撰的單詞,最初設計人員對其的設定是「噩夢般的入侵者(Nightmarish Invaders)」,並為其取了一個名字 「Zurg」,但不幸的是,「Zurg」已經歸著名動畫公司皮薩的知名作品《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中的反派角色祖格大君所有了,為避免可能的版權官司,暴雪於是將之更名為現在的Zerg,還為其設計了在遊戲中蟲族為Xel'Naga族在一個名為ZERUS的貧瘠灰質岩漿行星上所創造而得名的劇情由來。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玩具總動員」的大反派祖格大君搶了蟲族最先設計的名字

  ★這裡要再次提到那部偉大的作品《星船傘兵》,因為裡面提到的純肉體種族蟲族概念影響了後世很多科幻作品的創作,包括遊戲,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星海爭霸」——遊戲中的蟲族的腦蟲、工蜂等概念均來源於該小說。但由於「戰錘40000」系列中蟲族Tyranids最早也受其影響,並且早於1993年推出,故網上「再」度有人認為「星海爭霸」借鑒了後者(事實上如果真有借鑒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吧)。應該看出,暴雪的開發人員在開發蟲族時其實主要取材電影「異形」系列。事實上,遊戲在許多方面對這兩部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表達了敬意,比如裡面的蟲族部隊普遍以酸液和利爪作為武器,且動作極為迅猛,還有它們的冬瓜頭型,口涎淋漓的森然大口,這一切與異形極為相似;蟲族的女皇的「產卵(SpawnBrooding)」技能,中此技能者將爆體喪身於兩隻卵蟲下,這與電影中異形出世時的場景如出一轍;而至於裡面的蟲族地毯「建築地基」(Creep),在電影裡也有提及,還記得在「異形」裡在異形老窩裡那些到處都是的黏糊糊的物質嗎?不僅如此,遊戲裡的那些蟲族主題的遊戲動畫(比如在人族科考船上的那段戰鬥的劇情動畫),拍攝手法及場景佈置同「異形」如出一轍。而在「星海Ⅱ」中,經暴雪強化了的「皇后」無論是在概念還是外形上更是明顯帶有「異形」的異形皇后的影子。

  ★蟲族兵種的面部結構是根據人們為檢查牙齒時對頭骨拍照的X光片圖像設計的(代表就是蟲族的刺蛇的骷髏臉)。並且,開發人員還延伸參考了昆蟲的社會階級組成,比如,遊戲中的蟲族軍隊在構成上帶有明顯的的分工協作及階級組織特點,遊戲中蟲族的智慧、意志、權力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高智商的腦蟲那裡,其他蟲族成員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完全聽命於腦蟲發出的心靈電波;而所有的蟲族有一個共同的領導者——主宰(Overmind),主宰是所有蟲族思想的起源,當然也包括各部族的酋長,也就是腦蟲——就像現實生活中的蜜蜂的世界有著工蜂、兵蜂、蜂后嚴格的分級那樣。

  ★在早期的設計中,蟲族具有尖刺一樣的外形,並且其顏色以藍色和紫色為基調,而神族則以綠色和藍色為代表色。這一造型理念來源於主創人員兼腳本策劃Chris Metzen的概念藝術作品,結果在1996年的E3大會上,遊戲首次公開角色造型設定就遭到了玩家的一致嘲笑,被諷為「《魔獸爭霸》太空版」。在1997年後重開發的版本中蟲族被改成了褐色,並被正式定作該族的標誌顏色,而對應的神族被改成擁有流線型的金色盔甲外型,人族的主色則被改成金屬灰色。

  ★《星海爭霸》裡的刀鋒皇后Kerrigan,據Chris Metzen後來交代,其原型最早正來源自暴雪的死對頭、同樣以製作即時戰略聞名的Westwood公司出品的「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系列中的女強人譚雅(Tanya)!這也是為何兩人的登場角色屬性都是特種兵。而Kerrigan名字的由來,取材自發生於發生於1994年的美國花樣滑冰界的臭名昭著的體壇醜聞——「Nancy Kerrigan遇襲事件」,當時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Tonya Harding為獲得全美花樣滑冰冠軍,並入選當年的利勒哈默爾冬奧會,指使前夫僱傭打手將頭號競爭對手——1993年美國花樣滑冰全國冠軍、同年冬奧會奪冠的熱門人選Nancy Kerrigan在美國奧運選拔賽中將其膝蓋打傷。襲擊者事後向警方承認Tonya Harding和這次案件有關。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刀鋒皇后Kerrigan的原型竟然是C&C系列的女特種兵譚雅,而從命名的緣由看,這顯然是在打擊對手。

  ★前面有說到很早以前就有不少人認為「星海爭霸」借鑒了「戰錘40000」,似乎是作為回應,在《魔獸爭霸Ⅲ》(Warcraft III,後文簡稱「魔獸Ⅲ」)裡面,當你點擊人族的獅鷲騎士時,他會說「This warhammer cost 40k, hehehe(這把戰錘花了我四萬塊,意指「戰錘40000」)」。並且有玩家指出,Games Workshop於1998年推出的新種族Tau族創意上抄襲了「星海爭霸」的神族Protoss,比如雙方都有藍色的皮膚,裝備及建築顏色均以金色為主色調,手指和足部構造相似等。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於2001年推出的Tyranids蟲族新單位Raveners,活脫脫就是「星海」裡的刺蛇口水兵的翻版,還有對比「戰錘40000」裡的Hormagaunt與小狗,對比Carnifex與猛犸象等,它們都像是一對堂兄弟。到底誰抄了誰?似乎,這其中的故事比遊戲本身更有趣。

  ★同樣的聲討還在繼續,其中的一大焦點就是2006年4月Games Workshop公司的元老級設計師、「戰錘40000」的設計者之一的Andy Chambers跳槽到暴雪,並任職「星海Ⅱ」的製作導演兼劇情設計師,於是,馬上就有玩家對「星海Ⅱ」裡的單位連同技能進行了刨根究底,他們指出,人族的新單位裝備了噴氣背包的收割者(Reaper)典型就是「戰錘40000」裡的突擊星海陸戰隊的翻版,新版人族幽靈兵涉嫌抄襲星海陸戰隊斥候,雷神(Thor)造型概念酷似星海陸戰隊的無畏機甲等。更有玩家指出由Relic公司製作的最新「戰錘40000」電腦改編遊戲《戰爭黎明Ⅱ》(Dawn of War II)的遊戲包裝封面的佈局與「星海Ⅱ」的一幅人族英雄Tychus Findlay的特寫海報在佈局構圖上極為相似。並且和「星海Ⅱ」一樣,遊戲《戰爭黎明Ⅱ》只有一個種族的單人劇情,後面的情節將採用類似「星海Ⅱ」那樣的「拆分」講故事的設計通過發行資料篇來講完。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戰爭黎明Ⅱ》封面與「星海Ⅱ」概念圖的驚人相似之處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從「戰錘40000」系列桌游版使用兵種棋子造型看,難怪很多戰錘玩家會質疑「星海」的抄襲嫌疑。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國外玩家繪製的漫畫「《戰錘40k》星海陸戰隊VS《星海爭霸》機槍兵」

  

  三、帝王朝復辟之前瞻篇

                                                  

       在本篇的最後插播幾則「星海Ⅱ」自發佈到目前Beta版測試中的密聞。相信未來當遊戲正式推出後,我們還將從其中繼續發掘整理出更多的有趣內幕與各位分享。

  ★「星海Ⅱ」的首席遊戲設計師Dustin Browder是前Westwood公司的重要製作人員之一,曾開發了《紅色警報Ⅱ》(Command and Conquer:Red Alert 2)、《命令與征服:將軍》和《指環王:中土之戰》(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Battle for Middle-earth)等多部即時戰略大作。2005年Dustin離開EA公司,正式加盟暴雪。目前,「星海Ⅱ」的遊戲開發組共有22名前Westwood公司職員,Dustin本人則負責「星海Ⅱ」遊戲的各方面項目的開發,比如整體遊戲平衡、單人戰役以及戰網的多用戶體驗等。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Dustin Browder曾經是Westwood公司的重要製作人員之一

  ★在暴雪公司於2007年放出的「星海Ⅱ」人族槍兵Tychus Findlay的片頭預告的開始幾秒,隱藏著兩幅秘密畫面,你要將軟件切換到逐幀播放才有機會看到,畫面中顯示的正是「星海Ⅱ」的開發人員的「全家福」。值得注意的是,該標誌性雪花信號片頭在暴雪隨後放出的多段「星海Ⅱ」主題預告和戰報視頻中都有出現。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海Ⅱ」人族劇情隱藏的開發人員照

★暴雪的「星海Ⅱ」的Tychus Findlay的片頭預告相信給很多玩家的印象都十分深刻吧,事實上,光他的3D模型就用了190萬個多邊形和688個元件,並且據暴雪電影製作部的開發人員在2008年的遊戲者開發大會上承認,這是他們所做過的最複雜精細的模型。在對該角色模型進行渲染時,由於該角色的建模多邊形過多,當工作人員嘗試渲染宣傳片時,渲染軟件居然罷工了,以致於最後,工作人員只好將動畫分幾步渲染。而為了找到設計Tychus的裝甲和周圍的環境的靈感,電影創作主管Nick Carpenter還特意組織他的藝術小組參觀了一家工廠,最終才完成了他的華麗盔甲。

點擊放大

  人族英雄機槍兵TichusFindlay的盔甲結構圖

  ★在暴雪於2007年WWI大會上放出的官方「星海Ⅱ」視頻上,你會看到地圖上有一個這樣的建築:一個正在播放舞女影像的全息投影燈柱設備,而那段舞蹈正是《魔獸世界》裡女暗精靈Alizee的招牌舞蹈動作,同樣的影像還出現在暴雪隨後放出的單人劇情演示動畫裡,也就是Ryanor在酒吧裡喝酒的動畫,你會注意到在酒吧牆上面有個類似的全息投影玩意,放的也是那段舞蹈。

點擊放大

  在暴雪於2007年WWI大會上放出的官方「星海Ⅱ」視頻上,你會看到地圖上有一個這樣的建築:一個正在播放舞女影像的全息投影燈柱設備

★2007年10月,為配合「星海Ⅱ」的預告宣傳,官方為遊戲新登場角色Tychus Findlay限量版發行塑像模型,價值250美元。模型採用高級材質手工塗裝,高約45.7公分、重達7.7 公斤。

點擊放大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Tychus Findlay限量版發行塑像模型

  ★「星海Ⅱ」的人族新單位「維京」(Vilking),是一個可以變化形態來適應不同戰鬥任務需要的作戰單位,其最大特點就是可以由戰機形態自由變形成機器人戰士形態。而據設計人員後來表示,在設計「星海Ⅱ」時設計人員受到了當時紅極一時的《變形金剛真人版》裡的「紅蜘蛛」(Starscearm)的影響,這點從該角色的台詞:「Transform and roll out(變形,出發!天柱哥的名言,別告訴我你沒聽過這句話)!」可以看出。另外,暴雪在不出名的時候(那時候暴雪還叫「硅與神經鍵(Silicon & Synapse)」),也就是1992年,還出過一款叫《失落的維京人》(The lost Vilkings)的遊戲……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暴雪還叫「硅與神經鍵(Silicon & Synapse)」時於1992年推出的遊戲《失落的維京人》

  ★據暴雪的開發人員表示,在續作中Zeratul的設計將更多的是基於著名已逝華人功夫巨星Bruce Lee(李小龍)。為此,電影創作主管NickCarpenter讓他以「忍者風格」出現,並且配備了埃及風格的裝甲來給他一個更奇幻的樣貌。

★「星海Ⅱ」中人族新引入的兵種雷神(Thor),暴雪為其設計的背景故事有講到雷神的開發計劃是在一個名叫Simonson Munitions的工廠裡進行的,這其實是在美國知名漫畫家Walter Simonson致敬,他曾參與過由Marvel出版的經典漫畫「The Mighty Thor」的製作。Walter Simonson還是暴雪出品的《魔獸世界》官方漫畫的御用作者之一。遊戲中雷神的駕駛員造型是一個硬漢形象,有趣的是,他操著一副澳洲口音,台詞中還有很多是來之阿諾德·施瓦辛格所主演的動作電影。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Walter Simonson參與製作的經典漫畫「The Mighty Thor」

  ★「星海Ⅱ」中引入的新角色人族皇朝的大帝 Mengsk之子Valerian Mengsk,其早期的暴雪公司為其設計的名字叫Augustus(奧古斯都)——而Augustus是古羅馬第一任大帝;後來暴雪的人設人員將其更名為Valerian,而Valerian是羅馬歷史上另外兩位羅馬皇帝的名字:Valerian一世和後來繼位的、他的外孫Valerian二世。

  ★遊戲中新加入的人族英雄Tychus Findlay,按照暴雪為這個老兄做的背景設定中我們得知他曾在一個名為New Folsom Prison的監獄蹲過,而在遊戲世界裡這個監獄也被設定成一個臭名昭著的監獄,位於皇朝控制的New Folsom星球。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實中的美國加州的Folsom市,就有一所名為Folsom的國家監獄。

  ★尋找「Jim Raynor」:在暴雪放出的一些官方「星海Ⅱ」遊戲截圖裡,如果你眼夠尖的話,你會發現其中的一些截圖暗藏玄機:比如,你可以在其中找到Jim Raynor的身影。事實上,暴雪表示,這也是獲得《星海爭霸Ⅱ Beta》賬號的途徑之一。

  ★有關「星海Ⅱ」的官方愚人節的笑話:愚人節一直是西方人的傳統,暴雪也不例外。在2008年的愚人節上,暴雪放出消息稱一股神秘勢力——「魔獸」系列裡的牛頭人大軍從艾澤拉斯穿越時空來到了Koprulu並加盟人類陣營(為什麼不是蟲族呢),還放出了遊戲視頻和相關藝術原畫。在畫中我們可以看到not milk(不產奶)字樣,而肩膀上的U.S.D.A.也註明了該牛頭戰士經過了美國農業部的認證,杜絕一切瘋牛病。這期間還爆出一個更勁爆的消息聲稱「星海Ⅱ」不過是一個策劃已久的愚人節笑話,這個玩笑開得太嚴重以致暴雪官方出面闢謠。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海Ⅱ」愚人節的笑話之牛頭人機槍兵,注意其盔甲上的U.S.D.A與not milk標示

  ★而在2009年的愚人節,暴雪又發佈了「星海Ⅱ」第二個愚人節笑話,公佈了人類最新強大武器單位「Terra-tron」,一個由建築物組合成的巨型機器人。 Terra-tron創作者為主持「百獸王」(Goraion,即日本動畫片《百獸王》)系統的RonVolt博士(其名字Ron Volt來自《戰神金剛》(Voltron))。雖然是愚人節笑話,但暴雪表示這個單位玩家可以在地圖編輯器裡用到。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星海Ⅱ」愚人節的笑話之大地金剛

  ★《星海爭霸Ⅱ Beta版》裡的彩蛋:如果你是人族,造出陸戰隊員和掠奪者後選中他們然後回車輸入/dance,他們就會跳舞——和《魔獸世界》裡牛頭人的舞蹈如出一轍,輸入/cheer他們則會舉槍射擊歡慶。

  ★《星海爭霸》的遊戲配音收到了很多評論家的一致好評,所以理所當然的,暴雪會將這一大閃光點堅持到底。但是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有消息稱原刀鋒女皇兼人族醫療兵的配音Talken Campbell和英雄角色Jim Raynor的配音Roberth Clotworthy均不會在「星海Ⅱ」中配音,這一度引發了玩家不小的爭議。但很快,官方表示Roberth Clotworthy將繼續為「星海Ⅱ」中的Jim Raynor配音,不過刀鋒女王Kerrigan的配音將改由曾在美國知名科幻電視劇《太空堡磊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中飾演六號複製人的崔西亞·海佛(Tricia Helfer)配音,而後者近來也常為遊戲作品擔任配音工作,包括《光暈3:ODST》(Halo3:ODST)和《命令與征服3》(Command & Conquer 3:Tiberium Wars)。

《星際爭霸》12週年,你所不知道的SC

  His-Sc-34:刀鋒女王Kerrigan的新配音崔西亞·海佛,圖為她在《太空堡磊卡拉狄加》中飾演六號複製人的造型

  結語

  篇幅所限,本月「星海」內幕揭秘暫時告一段落。如果還想知道暴雪狂熱的製作者在「星海」的具體製作過程中抄襲了哪幾部日本動畫片?他們在遊戲的通關動畫中隱藏了什麼私人秘密?以及這些自私的傢伙又是如何禁止那些熱愛「星海」而用其他遊戲引擎研發MOD的玩家?一切答案都將在下期揭曉.

  • 3

  • 3

  • 0

  • 3

  • 5

  • 1

1